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学术讲座
中意建筑"保护师"聚首上海 建言历史建筑保护
发表时间:2018-12-10 阅读次数:752次

看看新闻网报道 "修旧如旧"是不是保护历史建筑的最佳方案?如何让古建筑"重现新生"?今天正值"上海历史文化名城日",7位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建筑遗产修复大师聚首上海,带来了自己的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历程和作品进行联名展出,并就历史建筑修复、改造、活化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被破坏的巴米扬大佛如何保存其历史内涵?米兰的法理宫、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钟楼如何保护?北京故宫的古建筑又如何重生?在这次联名展上,来自意大利和国内的7名顶尖建筑遗产"保护师"汇聚一堂将遗产保护的作品同台展示。

3.jpg

比如现已87岁高龄的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安德烈•布鲁诺(Andrea Bruno)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专家,也是全球闻名的比利时鲁汶大学RLICC国际保护中心名誉主任,他具有极高的国际声望,蜚声国际的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就是其修复实践之一,类似的重要修复作品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又比如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总工程师、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代表着中国传统营造的“老把式”。

4.jpg

除了全球闻名的修复案例外,展示中也有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优秀建筑。 比如位于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内的总办公厅就是其中之一。总办公厅是一栋建于1933年的历史建筑,原名"容闳堂"。作为南洋公学旧址建筑群之一,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其在修缮保护中,既严格遵循了"最小干预原则",又最大程度的恢复了其功能。比如在解决电线布设的问题上,就开创性地采用二层铺设下穿的方式,可以不破坏建筑原本的墙角线,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整个总办公厅老的装饰特色。

5.jpg

事实上,近年来申城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理念也不断更新。不久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刚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理念。对此,参展的建筑遗产"保护师"们也建言,应该针对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此次的参展人中唯一的70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副主任曹永康告诉记者,保护离不开合理利用,离开了合理利用,什么都不敢动的保守方式,实际上它是不可持续的。但利用要根据建筑遗产本身的特点。“比如它是住宅,你不要给它超出它使用能力太高的要求”曹永康表示,把保护的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把利用的方案制定好。

 

媒体链接 中意建筑"保护师"聚首上海 建言历史建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