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学术讲座
傅雷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傅雷精神在一砖一瓦中延续
发表时间:2018-12-21 阅读次数:610次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作者:程千千 翁彬婷

走进航头镇王楼村西傅家宅,屋里零零散散放着废弃的木材,支摘窗上的纹路难掩岁月对它的侵蚀,很难将这般寂寥的农村老宅与翻译巨匠、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傅雷先生联系到一起。走出屋外,抬眼便可见浦东地区传统的歇山顶、傅雷先生的生平简介以及他在多部著作中留下的经典话语,想来,这的确是傅雷先生的故居了。

 

12月21日下午,“‘傅雷故居’修缮工程启动仪式”在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西傅家宅——傅雷故居的庭院举行。浦东新区有关部门领导、傅雷研究专家、古建筑设计单位代表以及航头镇机关、事业、村居、学校、企业等单位约150人参加。启动仪式由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黄震主持。启动仪式的最后,随着遥控杆的推动,电子屏上一幅“傅雷故居”鸟瞰图徐徐展开,“傅雷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傅雷故居修复效果图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供图

 

傅雷故居将成为浦东具有人文特色的新地标

 

“在傅雷故居深厚的历史背景中、在《傅雷家书》流露出的傅雷文化与精神中都能深刻体会到‘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是一种浓缩在中国人血脉里的眷恋。”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嵘对“傅雷故居”的文化价值有更为真切的体会,“我们每一年暑假都在这里举办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并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傅雷文化与精神。”“‘傅雷故居’是浦东重要的文化名片,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修缮也必将把浦东传承傅雷文化、弘扬傅雷精神的工作推向新的阶段。”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孙毓再次强调“傅雷故居”的文化价值,“航头镇是傅雷先生的故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傅雷精神的烙印,傅雷先生崇高的文化人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正直的赤子精神,将在家乡不断得到弘扬和传承。目前航头镇推进傅雷故居的保护修缮已经付出实际,周浦镇也在推动傅雷旧居的修缮和傅雷图书馆的建设。这些都将成为浦东具有人文特色的新地标。”

 

除了作为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建筑系副主任曹永康认为,“傅雷故居”作为典型的传统民居也颇具价值。“它区别于城市或古镇里的建筑,数量有限且格局十分典型。‘傅雷故居’的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仅有少数单体建筑糟损坏。这在浦东是不多见,甚至在全上海也是极少的。”曹永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傅雷故居’所在的周围环境也是典型的村落,并与其相得益彰。比如那条河,据了解在当时是这个村出入的一条交通要道,而前后栽种的林木等都是乡土建筑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傅雷故居’文化的重要组成。”

傅雷故居修复效果图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供图

 

对木结构、梁与柱连接点的修复加固,是修缮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傅雷故居”建筑年代久远,经村民长期居住或空置或出租,故居主体建筑及院落毁损严重,现仅留存正房及部分厢房。西附属建筑也仅存主体和部分院落,南北两耳房均已缺失;东部附属建筑风貌较为完整,但建筑本身破败较为严重,为傅雷家族族人所居。东西附属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遥相呼应、互相印证,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傅雷故居的历史变迁与风土格局。建筑现已拆除19间,尚存15间,建筑面积432.6平方米。上海交大建筑规划设计单位经过对故居的实地勘察及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的详细分析,决定修缮以下内容:

 

第一,修复现留存的“傅雷故居”主体建筑以及西附属建筑,修复故居东部留存较为完整的民居作为故居范围一起保护;第二,复原已经损毁的本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恢复院落及围墙的原有空间格局;第三,新建与“傅雷故居”风貌相一致的民居建筑,作为今后管理与再开发利用的附属用房;第四,整体环境的规划与整治,包含:两座历史风貌石桥(待议)的恢复、道路停车场及环境的优化、配套设施、电力消防设备、给排水设施等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改造与整治。

 

曹永康指出,修缮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对建筑中已损坏的木结构进行加固,“比如说柱子容易腐烂,如何加固是一大难题。而梁和柱的连接点也容易损坏,如果说要把梁留下,就需要考虑结构能否满足受力要求的问题。可能需要对有榫头的地方单独进行替换、修缮和加固,其中的节点比较复杂,对施工来说是一个挑战。”此外,曹永康认为关于历史考证的问题也是他们所面临的一大困难,“目前建筑中有一些已经完全被破坏,或者说高度残损,如何修复出原建筑的味道——将‘傅雷故居’的建筑特色还原,需要通过严密的历史考证与推导。这是比较难的。”

媒体链接 傅雷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傅雷精神在一砖一瓦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