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保护e社区
枫泾:这里有悠长的雨巷,还有丁香般的姑娘
发表时间:2018-01-31 阅读次数:3653次
 2018-01-31 张旭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Historic Towns of China


 

 

 

 

 

 

亭向清风泾畔结,门临一带碧波开。

潆洄几派东流水,日夜随潮往复回。

来往乘风无数帆,桥边流水响潺潺。

解烦喜忧施茶社,垂阴还凭几树杉。

——《茶亭》于枫泾南镇划艇塘渡口

 

 

枫泾,2005 年 11 月15日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是上海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PART I

名称由来

 

 

 

唐天宝十年,建华亭县,

枫泾北部为风泾乡,属华亭县;

        南部为奉贤乡,属嘉兴县。

 

宋称白牛市。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易市为镇。

后镇袭乡名,改为风泾镇。

 

明宣德五年以镇中一条东西向市河为界,

分为南镇、北镇。

明末改风泾镇为枫泾镇。

 

 

 

 

清代枫泾区域图

 

 

 

 


PART II

古镇形成

 

 

 

 

枫泾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1世纪夏时代的防风氏部落

那时,枫泾属于其领地。

 

南北朝梁天监元年,枫泾南栅建仁济道院。

同时,有了最早反映枫泾镇区先民聚居的文字记载。

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

逐渐形成了今天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文化发达的文明古镇。

 

 

 

清代枫泾镇区图 —《续修枫泾小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PART III

风貌特色

 

 

 

古镇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桥梁众多,

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

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

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

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

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

 

 

泰平桥

 

 

驳岸

 

 

沿河风貌,呈现出“枕河人家”的水乡特色

 

 

枫溪长廊,“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打伞”

 

 

 

古镇街道以

北大街和生产街、南大街最具代表性,

大致形成于明代末年。

两侧建筑鳞次栉比,

基本维持传统前店后住的形式,

多为传统的砖木或木结构建筑。

 

南大街、北大街两侧

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的巷道,

这些小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

其两侧多为高耸的建筑物山墙,

间或设有住宅的侧门楼,

巷道与建筑两侧的山墙面

形成了鲜明的“高墙窄巷”空间。

 

当雨季到来时,

老旧巷弄恰是最美的时候。

雨水敲在青石板路上,

让人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悠长的雨巷,

黄色的油纸伞,

以及丁香般的姑娘。

 

 

“高墙窄巷”的空间

 

 

 

 


PART Ⅴ

建筑风格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

 

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

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

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

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

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

 

 

临河建筑,传统江南建筑特色

 

 

临河二层建筑

 

 

金圃宅第内天井

 

 

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

 

 

 

 

( 一 )朱学范故居

 

 

朱学范故居位于枫泾镇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保护区内,枫泾镇新街36 号。属于区级文保单位,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两进建筑,两个庭院。第一进庭院入口处、第二进正厅北立面分别设有两处仪门,造型独特,雕花精美。

 

第一进建筑一层主要为木格扇门和木格扇窗,二层为木质障水板和格扇窗,格扇门下部裙板及夹樘板处有雕刻,题材为“花草“,装饰优美,隔墙上有小青瓦镂空窗,偏房山墙上有形式为蝙蝠和桃子的灰塑,寓意“福寿吉祥”,屋脊为纹头脊。

 

朱学范故居于2005 年6 月12 日朱学范100 周年诞辰之际正式启动修复,在保持故居原貌基础上,修建了朱学范生平陈列馆。

 

 

入口仪门

 

 

第一进建筑门窗形式

 

 

二楼主屋的西侧靠边一间,为幼年时朱学范的卧室。

 

 

格扇门裙板上的精美雕花

 

 

左:小青瓦镂空窗

右:山尖灰塑细部

 

 

北立面图

 

 

第一进建筑剖面图

 

 

 

 

( 二 )石少峰宅 


 

 

石少峰乃当地有名气的药材商,有商号“石泰山”,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石泰山”。

 

石少峰宅位于枫泾镇和平居委会北大街373号、375号、377号。建于清代,宅院坐北朝南,四进三庭心,中轴对称,由临街向北依次为一层沿街房、正房东西厢房、原有建筑遗存、后正房及东西厢房。后正房院落内有仪门一座,整体为传统的江南宅院格局。

 

其中第四进建筑木雕较多,弓形轩、外廊栏杆、楼板处的搁栅及硬挑头上均具有雕花,细腻而精美;屋顶脊饰图案形式为蝙蝠和桃子,寓意“福寿吉祥”。


 

左:修缮前模型效果

右:修缮后模型效果

 

 

整体院落平面格局

 

 

第四进院落格局

 

 

木栏杆及精美雕花

 

 

左:轩梁雕花

右:转角轩梁细部

 

 

屋脊脊饰

 

 

整体院落纵剖面图

 

 

第一进正立面图

 

 

第四进院落剖面图

 

 

 

 

( 三 )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枫泾镇和平居委会和平街85号,宅院坐北朝南,前厅为八开间,砖混结构,每开间宽3.2米左右,进深8.5米,建筑外廊处有九根砖柱,表面为青色清水砖面层,每根柱子上都写有时代的口号和标语。

 

枫泾的人民公社旧址,是上海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之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珍藏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令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前厅平面布局

 

 

前廊

 

 

现状模型效果

 

 

立面方案图


 

室内装饰

 

 

 

( 四 )侵华日军飞机弹痕遗迹墙

 

 

位于枫泾镇生产街油车弄2号,是钟伯庚家的西封火墙。青砖墙、石灰粉刷,高8.4米,长31米。

 

1937年8月23日,日本侵略军三架飞机,在枫泾镇上空面向居民房疯狂扫射和投掷炸弹,造成14名居民罹难,30余间房屋被毁。房屋主人钟伯庚虽幸免于难,但其房屋的封火墙上留下了70多处弹痕和弹孔遗迹。

 

2000年在该封火墙西侧立有“日军侵略枫泾罪证”碑,以警示后人。

 

 

弹痕遗迹“日军侵略枫泾罪证”

 

 

墙垣高耸,彰显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

 

 

 

 


PART Ⅴ

地域文化

 

 

 

 

枫泾文化发达,

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

 

金山农民画作为首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

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的“三画一棋”,

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

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金山农民画

 

 

 

 


PART Ⅵ

特色美食

 

 

 

 

枫泾素有“吃镇”之称。

 

“正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

出洞黄鳝四月底,五月拉丝吃不厌,

暴子弯转六月红,七夕要吃四腮鲈,

八鳗九蟹十鰟鮍,十一十二吃鲫鱼”

 

来到枫泾,一年十二个月,新鲜美味吃不厌。

 

当地颇有特色的美食:

熏拉丝、菜卤蒸蚬子、吴越豆腐、椒盐鳑鮍鱼、

咸菜窝眼、豆腐衣包肉、石臼虾饼、鲜肉藕夹、

秘制乡下咸蹄膀、丁义兴蹄膀、天香豆腐干、

荠菜馄饨、烧卖、灌汤小笼等。

 

 

枫泾美食

 

 

 

枫泾古镇,保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无数故事藏在石板路的缝隙里,

悠长的时光躲在小巷的角落里。

 

如果你来,还能够在这里,

寻找到别处难以觅到的宁静和质朴……

 

 

 

 

(审读:丛绿  编辑:周雨珏)

 

 

 

近期文章精选:

古代也有共享的出行工具,它们被称为“移动的建筑”|文化中国

 

2018年台历:记录上海古镇的发展历史|公众参与

 

《重归苏莲托》:苏莲托与最美的海岸|一城一曲

 

讲座纪要 / 砖石土构筑物遗迹保护实例

 

讲座纪要/威尼斯专题一·威尼斯的形成

 

讲座纪要/威尼斯专题二·威尼斯所面临的威胁与“保护”措施

 

这个冬天,这些红色文物温暖你(附开放信息) | 遗产地图

 

【后工业时代的仰望】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