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保护e社区
维也纳:以婚姻征服欧洲,以音乐成就世界之都│一城一曲
发表时间:2018-12-13 阅读次数:3357次

 

 

 

一城一曲

Song of City

 

 

 


 

 

 

 

 

 

 

 

维也纳(Wien),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穿城而过,为这里带来灵动的音符和闲适的基调——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并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和这座城市有关的最著名的乐曲,当属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开创了圆舞曲的新纪元,令全世界为之迷醉。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从维也纳穿城而过

 

 

多少人的爱与梦,在维也纳。

有关它的故事,如同遍地的音符一般,弥散在整座城市。

要想理解这里,就需要了解欧洲历史上那个

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这个家族的成员曾担任过欧洲12个国家的君主,

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

波西米亚王国、奥匈帝国等,

更遑论遍布欧洲各地无数的大公和公爵。

 

600多年间,维也纳都是这个王朝的核心基地,

并一度成为其把持帝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哈布斯堡家族双头鹰族徽

 

 

 

哈布斯堡王朝王冠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统治区域

 

 

就让故事从18世纪后半叶,

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开始吧。

她是奥地利人永远的“国母”,

也被称为“欧洲的岳母”。

 

1717年,玛丽娅·特蕾西娅出生于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

成为奥地利的统治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长女。

 

此时距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奥地利,

时间已过去400多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

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

坐落在维也纳的城市中心。

 

 

 

玛丽娅·特蕾西娅年少时的肖像

 

 

 

霍夫堡皇宫历史可追溯到1279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因此它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由于其体量壮观,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因此被称为“城中之城”。这里现在仍然是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总统官邸所在地。

 

 

 

霍夫堡皇宫对面的广场中间就是特蕾西娅女王的纪念碑,顶端是雍容华贵的女王坐像。

 

 

早在1713年,玛丽娅·特蕾西娅出生之前,

其父查理六世担心自己没有男性继承人,

就已未雨绸缪,通过《国本诏书》,

赋予王室女性继承权。

 

他果然没有男性子嗣,

因此,1740年查理六世驾崩之后,

身为长女的玛丽娅·特蕾西娅就得以继任王位。

 

 

 

有先见之明的查理六世

 

 

查理六世的先见之明是有来由的,

这要从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和家训谈起。

 

作为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的王室,

哈布斯堡王朝从最初发迹,到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

一直做了600多年帝王,

靠的不是强有力的军队与经济实力,

而是靠婚姻征服了欧洲。

 

这个家族的家训就是:

“让其他人发动战争,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鲁道夫一世,

就是靠“婚姻外交”,通过他本人及子女的婚事,

最终从一个不起眼的伯爵,

在1273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鲁道夫一世,他在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封建王朝中的首要位置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现藏于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的皇家珍宝馆。

 

 

143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这当然也和一场婚姻有关。

 

到15世纪后半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

更将政治婚姻发挥到极致,

他精心安排自己和子女的婚姻,

让儿子腓力一世在1496年迎娶了西班牙女王储——疯女胡安娜。

 

于是他的孙子,也就是胡安娜的儿子——查理五世

成功取得了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

再加上原有的神圣罗马帝国王位,

使得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盟主,

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日不落帝国”。

 

(有关查理五世的部分故事,

我们曾在《世上竟有这样天方夜谭般的宫殿:阿尔罕布拉宫│一城一曲》中讲述过,可点击查看。)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他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具有惊人的操控婚姻的才能,到他统治晚期,欧洲差不多所有名门贵族都有他安排妥当的族人。他也被称为“最后的骑士”,既具有中世纪风范,又有文艺复兴君主的气质。他熟知各类艺术和科学,使首都维也纳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氛,引来了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为数百年后巴黎的生活风尚开辟了先例。

 

 

 

疯女胡安娜和丈夫腓力一世,他们两人的婚姻是欧洲王室空前绝后的婚姻悲剧。腓力对婚姻的不忠与不断外遇使胡安娜陷入绝望的嫉妒,腓力操纵法庭认定其精神失常,将其软禁在疯人塔,使其精神进一步失常,并在腓力死后彻底疯狂。儿子查理五世将她关到了西班牙的某座城堡里,直到去世。

 

 

 

查理五世(1500-1558),开启了哈布斯堡王朝 “日不落”的时代,曾资助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他在生命的后20年一直受到痛风病的折磨,1555年开始脱离政治生活,由于领土过于广大分散,退位后将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从此哈布斯堡王朝分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个分支。

 

 

 

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王朝遗迹

 

 

 

哈布斯堡王朝对于自己的家族基地——维也纳,倾尽心力进行建设,王室对于艺术和科学的推崇,推动了它们的发展。1365年建立的维也纳大学,是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从这里走出来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无数精英巨匠,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等。图为2015年维也纳大学650周年校庆场景。

 

 

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室成员大多无法选择伴侣,

自身的幸福无足轻重,婚姻都要服务于家族与国家利益。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性,

他们长期在家族内部近亲结婚,

据调查,在11次重要婚姻中就有9次近亲结婚。

 

这导致了千奇百怪的遗传疾病,

从外貌上来看,最典型的当属哈布斯堡下巴(Habsburg jaw),

因为下颌外凸,他们的牙齿不能对齐合上,甚至有的还无法闭嘴。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包天”。

 

更严重的是,近亲结婚导致儿童死亡率超过50%!

还带来了畸形、绝育和精神问题,

使得王室血脉严重凋零。

 

 

 

哈布斯堡王朝谱系图

 

 

 

他们都有着统一的画风——哈布斯堡下巴

 

 

卡洛斯二世身上最为明显。

他有个绰号叫“中魔者”,

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他的身心都受到巫术的诅咒。

 

他四岁才会讲话,八岁才会走路,

舌头很大,说话困难,经常流口水,

身体抽搐,患有尿血症、肠道疾病、幻觉等病症。

虽然他结过两次婚,但直到39岁去世都没有子嗣。

 

因此1770年他死后,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灭亡,

王位落入法国皇室波旁家族之手。

 

 

 

1700年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示意图

 

 

 

哈布斯堡王朝支系图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卡洛斯二世,他的不幸实际上是整个哈布斯堡家族的缩影。他的父亲是其母的舅舅,他的外婆同时还是他的姑姑。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

为什么要未雨绸缪,早早就规定王位可以传给女性继承人。

 

故事回到了开头——

1740年查理六世死后,

长女玛丽娅·特蕾西娅继任王位,

是为“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波西米亚女王”。

 

不过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不能由女性继承,

所以特蕾西娅嫁给了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

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1745年,她把丈夫弗朗茨·斯蒂芬扶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

而实际上统治国家的,正是特蕾西娅本人。

 

 

 

特蕾西娅继位时年仅23岁,就和前来争夺奥地利王位的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等,打了八年的王位继承战。她带着刚出生的儿子,骑着白色战马四处奔走,最终稳固了统治。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由于特蕾西娅的王位合法性遭到反对,因此战争一直长达8年。

 

 

 

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死后,遗体要分成三部分:内脏放在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地下墓室的坛罐里;心脏放在不远处的奥古斯丁教堂里;身体放在卡普齐纳教堂。图为圣斯特凡大教堂,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德国科隆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教堂。它从1304年开始建立,历时2个多世纪才竣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

 

 

 

奥古斯丁教堂位于霍夫堡皇宫旁边,是皇家的宫廷教堂,建成于1339年,这里安放着哈布斯堡家族54位成员的心脏。哈布斯堡王朝曾多次在奥古斯丁教堂举行皇室婚礼,其中包括1736年奥地利女大公特蕾西娅与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的婚礼、1810年女大公玛丽·路易莎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婚礼、1854年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巴伐利亚茜茜公主的婚礼。

 

 

 

维也纳卡普齐纳教堂,始建于1617年左右,是哈布斯堡皇室成员的墓室。整座皇家墓穴最大最宏伟的一座棺椁,埋葬着特蕾西娅及其丈夫弗朗茨·史蒂芬。在哈布斯堡王朝成员中,拿破仑的儿子应属非常不幸的一个。他同样是家族和亲的结果,其母女大公玛丽·路易莎与拿破仑结婚以换得奥地利的和平。他21岁死于肺结核,遗体被放进了卡普齐纳教堂墓室,但二战期间,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不许拿破仑的儿子葬在维也纳,硬是将其尸骨送还法国,但这位小王子的心脏却一直留在了奥古斯丁教堂。

 

 

特蕾西娅执政40年,

废除了王家领地的赋役,推行义务教育,

开启了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

维也纳发展成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她同样奉行哈布斯堡家族的座右铭——政治联姻。

她与弗朗茨·斯蒂芬共诞育16名子女,

其中10人得以成年,

除1名爱女可以自主选择婚姻外,

其余均要遵从女皇安排的政治婚姻,

从而成功把整个欧洲都纳入了哈布斯堡家族版图,

特蕾西娅因此被后世称为“欧洲的岳母”。

 

其中与法国波旁王朝的联姻尤其重要,

化解了两大家族的百年恩怨。

不过这同样也是个悲剧故事——

她的小女儿玛丽·安托瓦奈特,

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继夫君之后,

1793年10月也被送上断头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玛丽皇后”。

 

 

 

宫廷画师马丁·范·梅伊滕斯为特蕾西娅画的全家福

 

 

 

玛丽皇后是18世纪末奥地利王室最美丽的女子。由于从小生长在贵族世家,她有着良好的修养,但也不谙疾苦,生活非常奢靡浮华,被人称为“赤字皇后”。有一个关于她的段子流传很广,据说她在走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留下了人生最后一句话:“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特蕾西娅女皇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位于维也纳的美泉宫。这原本是她的父亲查理六世送给她的嫁妆。她对美泉宫进行了大规模翻修,竣工时有1771间房屋,最美丽的一系列房间都来自这位女皇的奇思妙想,整个宫殿保持着她最喜欢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临终前她还特意叮嘱子女不要改动美泉宫,可见她对这里的喜爱。

 

 

 

贝尔纳多·贝洛托笔下的美泉宫(1758-1761)

 

 

 

美泉宫俯瞰图

 

 

 

现美泉宫外景

 

 

 

美泉宫内部景观

 

 

 

当时欧洲非常流行中国风,只有上层社会才拥有中国的瓷器,特蕾西娅非常喜欢,因此命人将中国陶瓷器镶嵌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据统计,这里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为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

 

 

 

由于特蕾西娅的丈夫弗朗茨·斯蒂芬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因此1752年在美泉宫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动物园,把他从世界各地搜罗的动物都放置在里面。这座小巧别致的动物园现在仍连续多年被评为欧洲最近动物园。那里最大牌的明星是2003年来自中国的一对大熊猫“阳阳”和“龙徽”,2016年它们还诞下一对龙凤胎,令整个维也纳为之沸腾。

 

 

特蕾西娅女皇非常喜欢艺术,

1747年,根据她的意愿,在美泉宫北侧建成了一座剧院,

她和她的孩子们曾在这里演唱和演戏。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就是在这里,

为特蕾西娅演奏了钢琴,并亲吻了女王,

从此一举成名。

 

那时候的音乐家们想要致力于艺术,

通常需要依附于王室贵族,

才没有谋生的压力。

 

由于特蕾西娅女王的支持,

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经营的维也纳成为欧洲中心,

众多的艺术家纷纷来到维也纳,

这里产生了古典主义乐派的杰出代表,维也纳三杰——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并吸引舒伯特、马勒、布鲁克纳、施特劳斯家族等重要的作曲家前来,

成为世界音乐之都。

 

 

 

美泉宫的皇家剧院,6岁的莫扎特就是在这里举行表演。据说他在这里偶遇7岁的小公主玛丽·安托瓦奈特,竟脱口而出:“以后我要娶你。”然而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员,玛丽的命运就是成为皇后,只是谁也预料不到有一天这个法国最美的皇后会被送上断头台。

 

 

 

今天这个剧院里仍时常上演木偶戏,“莫扎特”为人们讲述当年围绕美泉宫发生的故事。

 

 

 

少时的莫扎特

 

 

不过对于维也纳的城市面貌来说,

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特蕾西娅女皇,

而是她的玄孙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他就是全世界人民所熟知的茜茜公主的丈夫。

 

1848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登上皇位,

此时奥地利已经并非特蕾西娅女皇统治时的繁盛,

整个帝国面临巨大的内外部危机,

工业革命进展迟缓,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因此,他展开了一场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全方位改革,

其中第一步就是对城市的大规模改造。

 

 

 

英俊的少年天子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美丽的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弗朗茨一世在位68年,比康熙和乾隆都长,他一生都在努力扶持大厦将倾的帝国,奥地利文化与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就是在他的治下开始的。不过在奥地利以外的地方,他的名声恐怕远远比不上妻子茜茜公主。

 

 

 

维也纳原来有老城墙,在弗朗茨一世时期不仅失去实用功能,反而成为城市交通的阻碍。

 

 

 

1857 年12月25日,弗朗茨一世宣布实施一项宏伟浩大的城市建设工程——将原城墙拆除并填平护城河,仿造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伦敦的摄政街,修建一条围绕老城的林荫大道,起名为“戒指路”(又称“环城大道”)。图为拆除城墙的巨大工程。

 

 

 

1872年,正在修建过程中的环城大道。

 

 

 

以环城大道为核心的维也纳城市改造工程示意图。

 

 

 

环城大道示意图

 

 

 

这个城市规划工程花上了半个世纪才完成,但却为维也纳的面貌带来划时代的变化。如今在这条全长5.3公里的环形道路上,沿途可见到一座座仿古典风格的豪华建筑,如新皇宫、自然历史博物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城堡剧院等。据说从前佛洛依德就利用每天的午餐时刻绕着环城大道散步,他以轻快的步伐两小时就能走完一圈。

 

 

 

环城大道边的维也纳国家大剧院,始建于1861年,新古典主义风格。

 

 

 

环城大道边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建造于1867-1869年,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大楼内的金色大厅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厅之一,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地,一年一度在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更是让其闻名遐迩。

 

 

 

环城大道边的奥地利国会大厦,始建于1874年,新古典主义风格。

 

 

 

环城大道边的维也纳市政厅,建造于1872-1883年,新哥特式风格建筑。

 

 

1866年,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

爆发了普奥战争,

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

7周时间就战败了奥地利,

弗朗茨一世被迫放弃对德意志的领导权。

 

内忧外患之下,在茜茜公主的斡旋下,

1867年,弗朗茨一世联合匈牙利,

建立了二元制帝国——奥匈帝国。

 

(有关故事我们曾在关于布达佩斯的文章

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却有着最不安定的历史︱一城一曲》中讲述过,可点击查看。)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的失败,

使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入沉闷的情绪中,

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他接受委托,

决定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后来,他又将合唱改为管弦乐曲,

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并曾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演奏。

 

此曲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不朽之作,

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

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时演奏。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1825-1899)

 

 

 

为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在位于环城大道旁边的城市公园前,树立起“约翰·施特劳斯金色雕像”,它已成为维也纳的文化地标。

 

 

维也纳这座浸透了艺术气息的音乐之都,

却和两次世界大战都有关系。

只不过一次是主动,另一次是“躺枪”。

 

20世纪初,由于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使得俄国人支持的塞尔维亚,

对奥匈帝国极为仇视。

 

1914年,当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视察波黑首府萨拉热窝时,

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奥匈帝国宣布和塞尔维亚开战,

随之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两大阵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在一战最为混乱的时期,

86岁高龄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美泉宫辞世。

皇位由斐迪南大公的儿子卡尔一世继承。

 

两年后,一战结束,

奥匈帝国战败覆灭,

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00多年的兴盛彻底终结。

 

卡尔一世成为末代皇帝,

全家被驱逐出境,

带着妻子波旁-帕尔马公主齐塔开始国外流亡生涯。

 

1922年,卡尔一世因肺炎死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他们为什么不准我们回家?

我多想和你一起回家呀,我太累了。”

 

 

 

年老时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此时茜茜公主也早已在1898年遇刺身亡。

 

 

 

维也纳卡普齐纳教堂皇家墓穴里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棺椁,旁边摆着鲜花的为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的棺椁,另一边为他们的儿子鲁道夫皇储的棺椁。

 

 

 

1921年2月8日,哈布斯堡家族末代皇帝卡尔一世,与妻子和孩子们流亡瑞士。

 

 

1906年,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地利青年,

在过完17岁生日之后,

来到向往已久的维也纳。

那时候他怀抱着绘画艺术的梦想,

渴望成为一名画家或建筑师。

 

但他两次考试,均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

这里是一座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成立于1692年,

专门培养画家、雕刻家、美术家、舞台设计师和建筑师。

 

希特勒认为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

“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

 

他一开始在维也纳靠街头卖画度日,

后来生活更加困难,

要靠去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

 

就在这座荡漾着迷人的艺术气息的城市,

希特勒度过了穷苦潦倒的青春时光。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个年轻人为自己找到了“新生”,

而他的新生,意味着更多人的死亡。

 

1938年,当他再次来到维也纳,

已经是德国的元首,并武装吞并了奥地利,

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

 

1945年,二战结束,希特勒战败自杀。

 

很多人感慨,如果当初他被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

他是否不会成为祸害人类的纳粹狂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否不会发生?

世界历史是否会发生改变?

 

 

 

青年时代的希特勒

 

 

 

希特勒年轻时的绘画作品

 

 

 

已经成为战争狂人的希特勒,早已不是当初在维也纳的那个文艺青年。

 

 

 

两次拒绝希特勒入学的维也纳艺术学院

 

 

然而历史无法假设,

并以自己的轨迹滚滚向前。

这座城市有着600多年王朝的纷争、战火,

一出又一出悲剧性的政治婚姻,

也有宏伟的城市景观和大量建筑艺术,

以及音乐、咖啡和闲适的生活。

 

 

 

2001年,维也纳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描述是:“从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作为欧洲音乐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两旁是宏伟的楼群,也有古迹和公园。”

 

 

现在,人们为音乐、艺术而来,

在这里寻找梦和理想。

 

那个欧洲历史上最显赫的王朝,

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和背景,

那些切肤之痛、刻骨之情,

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可以亲身体验,

后人只能通过遗存的建筑与装点,

看到那个王室曾经留下的足迹与背影……

 

 

 

每年6月份举办的美泉宫之夜夏季音乐会

 

 

 

 

 

(编辑:周雨珏)